《“十四五”365提款_365bet官方_365直播网网络电视台下载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共分“十三五”时期民政事业工作回顾、“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十四五”时期民政事业重点工作、规划实施保障措施等四个部分,安排部署了26项重大举措和工作任务。
“十三五”时期全省民政事业发展成效显着
(一)织牢织密兜底保障防线,基本民生保障成效明显。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健全完善,全面构建“11+1+N”综合救助体系,各类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城乡低保保障水平实现“十四连增”,城市低保从2016年的每人每月530元提高到2020年的每人每月604元,农村低保从2016年的每人每年3710元提高到2020年的每人每年4395元。城市分散供养标准由2016年的每人每年9600元提高到2020年的每人每年12420元;集中供养标准由2016年的每人每年13716元提高到2020年的每人每年17736元。农村分散供养标准由2016年的每人每年4704元提高到2020年的每人每年7008元;集中供养标准由2016年的每人每年6720元提高到2020年的每人每年9996元。“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发放低保和特困供养资金24.3亿元;发放临时救助资金6862.75万元,救助79824人次。兜底脱贫任务
全面完成,建立“困难群众动态管理监测预警机制”,稳定实现“两不愁”目标,全市3728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特困供养范围,确保了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困境儿童保障措施更加有力。把事实无人抚养的儿童纳入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范围,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2020年达到机构养育儿童1550元/人月、散居1150元/人月。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能力全面提升,共实施救助1884人次。
(二)充分激发基层社会活力,基层社会治理不断加强。城乡社区治理成效显着。依法完成了全市第五届居委会和第十一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全市城市社区累计达到142个,创建城市标准化示范社区21个。进一步完善社区民主协商、城乡社区治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等政策制度,城乡社区治理政策支撑更加有力。服务设施更加完善,社区基础设施状况焕然一新。至2020年底,全市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85%。社区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社区工作者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全市新选出的第五届社区居委会班子成员平均年龄由原来居委会干部的52.6岁下降到现在的36.7岁,其中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0%以上。建设和谐社区示范活动有效开展,社区建设整体水平不断提升。3个县(市)区被命名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市)区”,5个街道办事处、20个社区被省命名为“全省社区建设和谐示范街道和示范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工作健康发展。不断深化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改革工作稳步推进。重点培育公益慈善类、生活服务类、文体活动类等社区社会组织。持续优化服务,全面实现网上审批,政社分开、责权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逐步形成。市、县两级民政部门登记社会组织569个。
(三)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基本社会服务提质增效。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融合发展。圆满承办第一届黑龙江省养老产业招商推介会,并由我市牵头与外省12个城市建立了天鹅颐养联盟经济走廊合作机制。全市养老机构数由2016年的115个增加至138个,床位数由7268张增加至9453张,每千名老人床位数由29张增长至42张,有力提升了全市养老机构服务保障能力。婚姻登记管理工作日趋科学便民。开展了建国以来婚姻登记历史档案数据补录工作。推进与相关部门信息共享能力,婚姻登记信用体系初步建立。开展“放管服”改革,承接涉外婚姻登记工作。加强宣传引导,婚俗改革持续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关爱保护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殡葬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殡葬改革工作深入开展,建立了殡葬改革联席会议制度。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推进,积极推进覆盖城乡的中心乡镇骨灰堂建设。“十三五”期间新建成1所殡仪馆,完成6套火化机尾气处理设备更新改造,12个地区中心乡镇骨灰堂建设项目得到批复。移风易俗、文明祭祀渐成新趋势,大力宣传“文明低碳、绿色环保”的殡葬理念。我市连续多年实现“文明祭祀,平安清明”的工作目标,形成文明祭祀新常态。
(四)区划调整工作圆满完成,行政区域分布更加合理。2016年开始谋划行政区划调整工作,2018年聘请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到我市开展部分行政区划调研论证。2019年4月,国办秘书三局与民政部组成联合调研组到我市开展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调研工作。2019年6月29日经国务院批复同意调整,撤销了15个市辖区,现辖1市(县级)、5县、4区,省政府批准设立了11个镇,市政府批准设立了13个街道办事处。截至2020年6月30日,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法定事项全部完成。
“十四五”时期将围绕二十六项重点任务实现新突破
具体任务:
(一)养老服务业全面发展
推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升级;推进养老机构服务能力提质,强化公办养老机构兜底作用。鼓励支持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完善养老机构综合监管机制;推进农村养老服务提速。夯实农村养老服务基础。强化农村养老社会支持;推进老年人养老服务保障提标;推进医养结合提效;推进养老服务业创新融合发展;推进养老从业人才队伍建设。
(二)筑牢基本民生保障基础
1.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健全完善社会救助综合体系。建立健全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关爱服务体系。
(三)完善基层自治管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组织完成第十二届村民委员会和第六届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强化网格化管理服务机制。推进社会组织创新发展。充分发挥慈善事业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建立健全现代社会工作制度。发挥福利彩票支持保障作用。
(四)提升基本社会服务质量
统筹构建儿童福利和儿童保护制度体系。加强残疾人福利保障政策落实。加强殡葬改革和设施建设。进一步做好全市婚姻管理工作。推进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建设。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发展。
(五)提高行政区划地名和界线管理工作水平
进一步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格局。提升地名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完加强行政区域界线管理。
原文地址:https://www.bzdlxx.com/zwxxgk/zcgk/zc/bmhzgfxwj/2022/08/163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