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市宏观经济运行好于预期
“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2021年,市委、市政府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1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3%,两年平均增长3.4%,位于全省第2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20.0亿元,同比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60.2亿元,同比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38.5亿元,同比增长8.4%。
一、全市经济运行状况及主要特点
(一)农业生产稳步提升,粮食产量再获丰收。
2021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实现209.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同比增长7.8%,在全省排名第1位。种植业产量再上新台阶,产值完成122.3亿,同比增长7%,粮食总产量101.3万吨,同比增长14.4%;林业产值平稳增加,产值完成45.2亿,同比增长11.9%;畜牧业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值完成34.2亿,同比增长5.1%,其中,生猪出栏45.6万头,同比增长21.9%;肉牛出栏4.1万头,同比增长4.2%;羊出栏7.4万只,同比增长14.7%;家禽出栏1149.2万只,同比增长18.8%;渔业产值完成5.5亿,同比增长22.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实现1.8亿,同比增长5%。
(二)工业生产状况良好,采矿业拉动明显。
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3%)5.1个百分点,位于全省第6位。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2个百分点;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9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下降9.3%,负向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7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建龙西钢增加值同比增长5.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6个百分点。鹿鸣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2个百分点。华能伊春热电增加值同比下降10.6%,负向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5个百分点。从重点行业看,规模以上15个大类行业中增加值同比正增长的有5个,增长面为33.3%。其中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拉动力超过10%的行业为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2个百分点。除此之外,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拉动力较大的行业分别为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6个百分点;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3个百分点。其中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负向拉动的行业主要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9.8%,负向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同比下降9.3%,负向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7个百分点;家具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1.1%,负向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5个百分点;其他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69.4%,负向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2个百分点;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8.3%,负向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1个百分点。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趋缓,三次产业投资结构趋优。
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1.1%,低于全省平均水平(6.4%)17.5个百分点,在全省位居第12位。从三次产业来看,全市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由2020年8.7:31.7:59.6调整到12.5:25.9:61.6。第一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同比增长24.7%,拉动全市投资增速2.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7.4%,下拉全市投资增速8.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8.1%,下拉全市投资增速4.8个百分点。从重大项目来看,建龙西钢双高棒热轧制生产线工程项目、建龙西钢绿色工厂建设项目、建龙西钢140万吨焦化封闭料场工程项目、黑龙江(伊春)中药材物流基地项目、中心城区友好区供热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5个计划总投资超亿元的新建项目当年共完成投资7.9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9.8%。铁力至伊春铁路建设项目、汤嘉公路改扩建工程、丰博30万头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项目、森博腐竹生产加工及冷链物流项目4个续建超亿元项目进展顺利,共完成投资24.8亿元,占全部投资比重30.9%。9个项目完成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0.7%。
(四)市场销售稳步复苏,升级类商品增速较快。
202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8.1亿元,同比增长9.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8%)0.7个百分点,位于全省第9位。从经营单位所在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11.7亿元,同比增长9.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4亿元,同比增长9.0%。从消费类型看,全年全市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8.6%,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78.6%;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2.6%,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21.4%。商品零售仍是消费品市场的主体,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八成份额,比重比餐饮收入高57.2个百分点。从消费需求看,增速最快的是日用品类增长101.1%,升级类消费需求持续释放,其中汽车类增长25.8%、金银珠宝类增长38.8%和化妆品类增长39%;日常生活类的刚需商品销售增势平稳,其中服装鞋帽类增长22.5%、粮油、食品类增长19.8%、烟酒类增长10%和饮料类增长9.9%。
(五)CPI增势平稳,PPI涨幅略有回落。
2021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增长0.4%,涨幅与1-11月持平。其中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呈“五增三降”趋势,增速最快是交通和通信增长3.4%,增速比上月累计提高了0.1个百分点;增速下降最多的是生活用品及服务下降1.6%,降幅比上月累计扩大0.1个百分点。
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指数同比增长25.5%,涨幅比1-11月回落了0.2个百分点。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速与上期持平,重工业同比增长27.9%;按生产生活资料分:生产资料同比增长27.8%,生活资料同比下降0.4%;按工业门类分:采矿业同比增长36.4%,制造业同比增长27.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2.1%。
(六)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稳定增长,存贷比有所回落。
截至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989.0亿元,比年初增加77.6亿元,同比增长8.5%,涨幅比11月末扩大0.2个百分点。各项贷款余额205.2亿元,比年初增加16.6亿元,同比增长8.8%,涨幅比11月末降低6.5个百分点。存贷差为783.8亿元,存贷比为20.8%,比上月回落0.8个百分点。
二、各县(市)区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从GDP来看,全市10个县(市)区GDP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7.3%)的有4个,分别是金林区、汤旺县、乌翠区、嘉荫县,增速分别超过全市平均水平9.5、6.6、4.6和3.7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丰林县、大箐山县、南岔县、友好区、伊美区、铁力市,分别低于全市平均增速0.1、0.4、1.3、1.8、1.8和5.0个百分点。
从工业来看,全市10个县(市)区工业增加值增速仅有铁力市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2.4%),增长40.9%,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8.5个百分点。其余增速呈正增长的县区为嘉荫县、友好区、金林区、汤旺县,增速为负的县区为伊美区、南岔县、丰林县、乌翠区、大箐山县,分别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3、2.4、8.1、8.6、20.5、20.6、20.8、22.3和23.4个百分点。
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全市10个县(市)区固定资产投资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1.1%)的有6个,分别为乌翠区、铁力市、友好区、丰林县、嘉荫县、大箐山县,分别高于全市平均是水平76.9、42.4、22、18、14.6和7.2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汤旺县、金林区、南岔县和伊美区,分别低于全市平均水平6.8、31.2、31.7和35.6个百分点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全市10个县(市)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9.5%)的有3个,分别为伊美区、乌翠区和铁力市,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4、0.2和0.1个百分点,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是汤旺县、丰林县、大箐山县、金林区、友好区和南岔县,分别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2、0.3、0.4、0.5、1.1和2.4个百分点,嘉荫县与全市平均水平持平。
三、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农业种植结构有待优化,畜牧业面临多重风险。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大,特色、高端的农产品产量低,附加值不高、没有价格优势等问题。饲养成本的提高,市场价格的浮动给养殖户带来资金压力,除此之外,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仍复杂严峻,加之非洲猪瘟、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给养殖防疫工作带来较大风险负担。
(二)多数企业增长动力不足,产业结构有待优化。我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要是鹿鸣矿业拉动,除了鹿鸣矿业,其他61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0.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0.2个百分点,增长动力明显不足。除此之外,工业15个行业中,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10%的仅有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仅有4个行业占比超过1%,9个占比不足1%的行业合计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仅为2.9%,行业分布散、规模小,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的拉动作用有限,增加了经济稳定增长的不确定性。
(三)大项目接续不足,新开工项目体量偏小。全市本年新开项目个数11个,比同期减少7个,完成投资同比下降55.8%。续建项目完成总投资,当年投资额度较低,5个超亿元项目已完成计划总投资,当年完成投资额4.0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8.7亿元,影响亿元以上项目投资增速回落14.6个百分点。除此之外,开工项目个数、新开工项目规模、计划总投资1亿元以上项目均与同期相比有所下降,新开工项目体量小投资增量不足,影响全部投资增量提高。
(四)限额以上法人企业数量过少,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我市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数量较少,其中限额以上法人单位仅占31%,数量少,规模小,经营状况普遍不善,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快速增长。当发生区域内小规模疫情时,防控手段收紧,客流量、销售额及营业额随之下降,但固定支出成本并未减少,企业经营困难,亏损严重。
四、下步工作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继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根据经济作物的品种、习性,种植高附加值品种,因地制宜引导农民继续增加优势区大豆的种植,合理规划、科学种植。同时要大力扶持大中型规模养殖场和标准化园区,加快建设动物疫病防治体系,保供应链保产能同时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检测预警,加大对养殖户的动物防疫补贴,保障畜牧业生产发展稳定。
(二)鼓励企业创新,增强企业内生动力。引导企业开展高水平技术改造,化企业管理创新,抓好安全生产,加快钢铁、有色金属矿等传统优势产业向智能化、模块化发展,提升产业链协作水平和产业基础能力,实现产品结构化升级,增强企业竞争力和产业链整体实力,加快产业化和工程化步伐。
(三)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提高大项目筹划储备能力。结合国家政策导向、中央投资方向,围绕产业转型升级,谋划一批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意义的重大项目。抓好重大项目落地实施、要素保障,加强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三新”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稳投资、提质量、增后劲,统筹推进,千方百计加快建设进度,在扩大投资总量上实现新突破,在长远谋划上形成新的投资增长点。
(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挖消费市场潜力。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根据纳统标准将符合条件的法人企业和个体增加到限额以上单位名录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挖消费市场发展的潜力,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创造更加健全灵活的经营环境,加大对重点商贸企业和个体的监测力度,对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诉求,及时给予政策上的扶持,解决实际困难,企业和个体健康稳定发展。
〔市统计局〕